人才培养是关键
2020-09-25 16:31:28
  • 0
  • 0
  • 0
  • 0

人才培养是关键

冯骥才

(2020年9月22日参加习总书记主持召集的教文卫体领域专家座谈会的发言,节选)

科学保护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学保护。这是关键问题。

可是我们的遗产的体量太大了,人才远远不足。日韩是世界上较早开展非遗保护的国家,他们每项非遗后边都有一些专家,我们现在绝大部分非遗是没有专家的。老专家愈来愈少,后继乏人。没有科学支撑和科学判定,是当前非遗保护最大的软肋。

问题的根由,在我们大学学科的设置上。我国现在大学的学科中,文化遗产学、民艺学等还都没有独立的学科。虽然一些大学开设了非遗保护与科研的课程,由于没有自己的学科地位,只能勉强地挂靠在邻近的学科上。不能独立招生,没有自己的名份,毕业的评定也受治于所挂靠学科专业不同的困扰。非遗教研举步为艰。而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想通过大学的学习与研究,投身到非遗保护的事业中。由于学科的空白,招生名额受限,很多年轻人只能放弃原先的志向。

一边是亟待科学支撑的中华大地上的非遗,一边是求学无门的年轻人。由于学科的不对位不配套,学科建设的滞后,跟不上时代,致使我们的非遗保护陷入困局。

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迫切需要一支奋发有为的生力军。如果我们能够有计划地、源源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是非遗保护事业本身的需要,我们还将渐渐拥有一支实实在在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骨干力量。我们急需这方面的知识骨干与人才队伍!

从建立国家非遗档案、规范管理到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科学体系,是一件大事,建议国家在十四五文化事业的顶层设计中予以考虑。

如果说本世纪以来前一个阶段是“抢救性保护”的阶段,现阶段应该是开始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即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和文化的规律,科学地管理好我们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让它生气勃勃地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中最富民族气质与自信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久的正能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