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神州遍布“中华文化城”!
——再为“中华文化城”一辩
文/刘加民
在比较宽松的舆论环境里,听见什么声音都不奇怪。一个干活儿的,一千个挑眼儿的,一万个找碴儿的,十万个说脏话骂人的,这是网络时代的“文化风景”。更有身上贴了“专家”“学者”“名人”小徽章的人,一篇文章可以说出一千个“不”字,却提不出半个“是”字。“中华文化城”尚未上马,就引来无数莫名其妙的指责、嘲笑甚至谩骂。我们怎么啦?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要干什么吗?
有人说,“文化城”就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地方政府劳民伤财,假文化之名,捞经济实惠。其实这些说法不值一晒。官员不要政绩要什么,要蝇营狗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官员喜欢政绩,靠创造性的劳动合理合法获取政绩,有何不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多少年来已经是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发展策略。何况,文化与经济是对立的吗?有了经济必定失去文化,或者文化发达了经济就要衰退?
八十年代,国门甫开,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世界需要了解我们。深圳修建了“世界之窗”、北京修建了“世界公园”,更有北京昌平区占地八百余亩的“老北京”建筑群。这些动辄几百、上千亩的“文化城”在特殊时代满足了国人了解世界的需求,如今成了人人留恋神往的好去处。亚历山大教堂、古罗马角斗场、意大利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都活生生展示在国人民前。不出国门,而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尽收眼底。(当然,现在有钱了,直接坐飞机去看实景更好,可总有更多的人去不了原产地)为了保护北京古城风貌传承文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发展经济为由大规模破坏人类优秀的文物遗存,几乎连个曹雪芹故居都容忍不了,同时满足影视拍摄和旅游事业的需要,这样的规模和创意,显示出北京市市政府文化意识的提高,眼光和境界的高尚。如今我们徜徉于这些大大小小的“文化城”里的时候,从没想过这是谁的“面子工程”,谁在劳民伤财,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地方都已经是所在地重要的标志性的文化场所,财政和税收的重要来源。可谓经济、文化“双丰收”。
历朝历代都要兴建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物质文化实体。文化需要保护,同时甚至更加需要发展。据我得到的信息,在山东的“中华文化城”基本上还是个保留、挖掘、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没有多少原发首创性。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文化物质实体(将来的“遗存”)是北京的新中国“十大建筑”,是“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建筑,是上海的金茂大厦,等等,这些都是注定了要名垂史册的优秀物质文化实体。国家大剧院从修建到投入使用,及至今日,批评谩骂不绝于耳,最恶劣者是因为它独特的外形,比之为“戳在中国心脏的坟”。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建筑物,都要超前三五十年。如今成为中国人骄傲的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在当年也相当超前,十分惹眼。由此上溯,故宫建筑群、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之大成,(那个年代把西洋建筑文化融会到自己的皇家园林里,不知道要惹来多少谩骂和非议,如果他们敢的话!)不仅仅是当时代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更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为子孙万代津津乐道的文化荣耀。如果只知道陈陈相因,因循守旧,啥也别干了。历史永远前进,什么人领先时代,什么人跟随时代,什么人逆历史潮流而动,什么人与时俱进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不是空话,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拿出东西来!
批评文化城建设最具煽动力和蛊惑性的就是“劳民伤财”、“耗资巨大”,“建设一个微缩的仿古的旅游景点,不是劳民伤财是什么?”尤其是把下岗工人吃不上饭,山区孩子上不起学,还有很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的现实搅和在一起谈的时候,就更加让人们对这“300亿”眼红心疼。其实,相对于我们的财政实力,比如2007年财政增收50000亿元人民币,这三百亿不过是九牛一毛。奥运工程,哪一个不是几百亿上千亿?嫦娥工程是多少亿?京沪高速铁路多少亿?这些都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吗?我们干不干?其实,根本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观念上认为值得不值得。不是财政实力够不够的事,是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够不够高,是对目前我们国家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带来的恶劣后果认识不足。修修补补的文物保护可以干,大刀阔斧的文化建设我们同样也可以干起来!大张旗鼓地干起来!
也许不会有人深究,这“中华文化标志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其实,简单疏理,就会发现这个项目决不是山东省政府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十几年群策群力的胆识和魄力的结晶——
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中首次阐述了“文化纽带”的重要思想。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再次重申这一思想,由此成为发起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思想基石。1998年,钱其琛等同志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而作》的署名文章,提出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战略性任务。此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开始组织发起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工作。鉴于工程的特殊性和重大使命,经过专家学者长时间、广范围的勘察调研和认真科学论证,工程初步选址于著名的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
最离谱的是有人说“中华”二字不适合放在山东曲阜这样一个小地方,仿佛曲阜是美利坚共和国的土地。在北京修建多少个“中华”“中国”字眼的文化实体,无人感觉不对劲儿,在山东就不可以了。这是典型的封建意识遗留。难道要把几千年的孔子、孟子、诸子百家、历代圣贤,统统办个北京“绿卡”,才可以称之为“中华”?不仅山东,我认为全国各地都可以,事实上也已经有很多地方立足本地文化资源,挖掘潜力,发扬光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护”不是束之高阁,“传承”不是亦步亦趋,“弘扬”更不是清谈空议。西安在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山东有理由以更大气魄和速度赶上来。这是历史、时代和整个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共同的要求。“中华文化城”(而不是“迪斯尼乐园”或者“伏羲洗浴中心”)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之时,就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之日!
20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