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兴“家风”?
2019-09-19 09:11:19
  • 0
  • 0
  • 0
  • 0

为什么要重兴“家风”?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4年03月15日  

作者:刘加民

2014年1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被再次强调起来,同时,还提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春节合家团聚热闹开心之时,也是家风家规传承守道之时。走进一户户团圆和谐之家,听听父老乡亲那些语言简朴却道理深远的家规家训,在节日里传递一份向上、向善的力量,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通过自己强大的舆论力量,在“春节走基层”系列当中做了街访,将“家风”一词成功“复活”了。有多少年不提这个词了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且研究这个东西了。中高考作文研究的专家和老师们,开始围绕这个命题、猜题。很多民俗学专家,比如冯骥才,也高度重视这个新事物,在春节期间,在两会上,都反复强调家风,比如“家风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事实上,很多家庭在无意识中,都在践行着一种观念,并且传承多年,习焉不察,这就是家风。在我们的传统社会,开放之前出生的那些人,我们一般都是“耕读继世(长),诗书传家(久)”。有些则直接当作春联,年复一年写在大门上。但是现在开放久了,商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市侩投机等等,都成了他们名正言顺的“家教”理念。不用说,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依然不能支持这样的家风。

还有一些家庭,有比较完整的家传理念,至今没有被改造或者污染,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了一代代人,做得好,但是说不好。处于不自觉的懵懂的状态。这显然也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

中央说的“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其实也适合家风。家风也是一种文化,家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华民族某些精神根脉和灵魂的东西。在西风东渐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依稀闻得到民族文化的馨香,我很欣慰。说明这不是容易改变的,也不是可以替换的。

家风是家族文化的核心。但是城市化打破了过去聚族而居的格局,外来文化冲刷了年轻人的小脑瓜,家族支离破碎了,家族文化也就濒危了。不管你祖坟上冒了青烟,还是你祖宗跳出来骂街,都没有人在乎了,因为你在他乡,在异地,在某个祖宗看不见的地方谋生。如果连辞旧迎新的除夕,都不舍得支持,都不放假,那么这个民族的民心怎么办,这13亿对家庭有天然的亲近和依恋的个体在哪里寻找慰藉?

家风当然也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家风影响国风,国风影响执政党党风,党风影响政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实际上,一旦成了“风”,就互相影响,无人能够例外了。今天,如何引导全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从“家风”入手做文章,恰能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通过观众的参与,传递丰富、朴实、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不在乎家风,或我们用错误的理念改造了家风,那么中华民族的“族风”内核就会改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就会变弱或变坏。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