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化随笔
  • (109)

吃原材料

吃原材料刘加民 要过年了,家在外地的同事无法免俗,买了一大包东西要带回去,花花绿绿的礼品盒,各式糖果、点心、肉类制品,看上去很喜庆,价格高入云霄。一次不够,还计划抽空逛小区附近的大型超市。金钱流水一般就漫过了千元大关,直奔万。比如一包特价的马上要到保质期的8两装果脯,18元,好事成双,两包就是三十六元。 我说:“36块钱在老家能买二十多斤苹果吧?” 同事面有愠色。 我不理他,继续说:“其实我们所谓城里人吃的东...

  • 117
  • 0
  • 0
  • 0
2019.10.31 15:28

有一种出版叫“无效出版”

有一种出版叫“无效出版”大民有一种出版叫“无效出版”,主要是存在于纸质出版领域。一帮人每天都很忙,三审三校很认真,设计印制很专业——就是没有发行,对,无效出版是没有发行的出版,没有实现传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的出版。但是,传播作为传媒的基础,没了它,出版的意义何在?“无效出版”主要是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缺人才、缺体制,靠政府资助过日子的出版机构。有些天生是小众出版物,从诞生起就没有指望能够做多大的市...

  • 257
  • 0
  • 4
  • 0
2019.10.25 13:58

小草能否被“践踏”

小草能否被“践踏”作者:刘加民 来源:《中学生》 4月中旬我去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与师生座谈并开作文讲座,一个小插曲至今回味不已。 这个校园的漂亮,虽然早有耳闻,这次见了仍然感觉吃惊。校园在小山坡上,有小河穿过校园,旁边还有著名的白马湖。树木也长得俊,干干净净的站立在草坪上,假山后,娴静又大方。房舍有新有旧,旧的有味道,新的不张扬。很多旧房子是闲置的,其中一座小楼,是当年拍摄电视剧《围城》里边“三闾大学”...

  • 192
  • 0
  • 0
  • 0
2019.10.23 22:18

三十年(新版)

三十年(新版)网摘01、三十年前,很多孩子替家长写信; 三十年后,很多家长陪孩子读书。02、三十年前,国家号召“开荒种田”; 三十年后,国家要求“退耕还林”。03、三十年前,往往为饭不够吃发愁; 三十年后,常常因孩子少吃操心04、三十年前,好多的姐妹俩像娘俩; 三十年后,好多的娘俩像姐妹俩。05、三十年前,很多人家把儿子叫“狗剩”、“狗蛋”; 三十年后,很多人家把小狗叫“儿子”、 “孙子”。06、三十年前,山东的人想办法闯关东...

  • 123
  • 0
  • 0
  • 0
2019.10.14 08:38

三十年

三十年———为聊城师院中文系八五级本科班毕业30年聚会而作作者:刘加民三十年,很短,凝眸一刹那,弹指一挥间三十年,也很长,因为工作忙,因为家务烦眨眼分别好多年就算有了微信———这互动交流的好手段每天打油耍贫,也不如见一面三十年,三十年,今天我们又团圆三十年,三十年,谁能忘了母校聊师院一秒钟的恍惚之后,老拳互擂咱们依旧是当初的,铁杆儿一瞬间的发愣后,是会心一笑往事如电影,一帧一帧全部在眼前我追的那个她,嫁...

  • 617
  • 0
  • 16
  • 0
2019.09.25 21:30

那年

那年 大民 那年春耕大忙家家户户秧地瓜咱家里学生多没有闲人只有我我上小学耽误一天不算啥我干得很带样你总是把我夸很多年后你说老四从小吃苦多你们创好了不要忘了他 那年我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你不放心一定要送我去报到看看大学里究竟有什么其实你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坐汽车、火车和轮船三天三夜晕得稀里哗啦 那年你十天没有我的消息专门到城里给我打长途电话林业局办公室的小曹下班后等你来不回家我听见你的喘息却半天没有话我说信号...

  • 74
  • 0
  • 1
  • 0
2019.09.19 21:50

为什么要重兴“家风”?

为什么要重兴“家风”?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4年03月15日作者:刘加民2014年1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被再次强调起来,同时,还提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春节合家团聚热闹开心之时,也是家风家规传承守道之时。走进一户户团圆和谐之家,听听父老乡亲那些语言简朴却道理深远的家规家训,在节日里传递一份向上、向善的力量,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通过自己强大的舆论力量,在“春节走基层”系...

  • 64
  • 0
  • 0
  • 0
2019.09.19 09:11

三论“打油诗”

打油诗先天具有人民性——论打油之一大民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在浩如烟海的民间口头文学宝库中,打油诗显得有点“另类”:它独立存在,靠人们口口相传。它是许多民间说唱(坠子、数来宝、莲花落等等)、歌谣、史诗等民间文学样式的“近亲”;你无法确切指认出它准确的边界和方位,但你能在所有的文体当中,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类型中,看到它的影子。它还是民间文学中最具活力的样式,而民间文学是“五四...

  • 188
  • 0
  • 7
  • 0
2019.09.19 08:58

打油诗先天具有人民性

打油诗先天具有人民性——论打油之一大民 发布时间:2019-07-16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在浩如烟海的民间口头文学宝库中,打油诗显得有点“另类”:它独立存在,靠人们口口相传。它是许多民间说唱(坠子、数来宝、莲花落等等)、歌谣、史诗等民间文学样式的“近亲”;你无法确切指认出它准确的边界和方位,但你能在所有的文体当中,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类型中,看到它的影子。它还是民间文学中最具活力的...

  • 60
  • 0
  • 0
  • 0
2019.09.17 22:00

打油诗,活在口头上死在书本里

打油诗,活在口头上死在书本里——论打油之三大民“人民天然爱打油/从古到今不断流/雕章琢句玩不起/自娱自乐无忧愁”,这是我与朋友交流打油诗的即兴之作。我研究打油诗也有两三年了。因为有机会经常接触到民间文学,了解专家们的意见,也熟悉田野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动向,慢慢的就有所发现了。原来,民间文学的海洋其实不在书本里,而是在生活中。通常说民间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文化的生活”,其实基本上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并无深究...

  • 396
  • 0
  • 6
  • 0
2019.09.17 17:15